截至今年8月底,石家庄国际陆港共开行中欧班列345列,其中去程班列225列,回程班列120列,分别占今年班列开行计划总量的65.2%和34.8%。
在亚欧大陆的广袤大地上,一列列中欧班列如同钢铁巨龙,穿越千山万水,将“中国制造”与“欧洲风情”紧密相连。在这些繁忙的线路中,中欧班列(石家庄)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高效的运营能力,成为了这条物流新动脉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联通世界,搭建国际合作桥梁。铁路部门与石家庄国际陆港立数据共享机制,大力深化“智慧海关”建设和口岸数字化转型,打造“铁路直通”过关模式,一次性完成全列车组合通关,以此突破地域限制,让石家庄与欧洲及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紧密相连,穿越山川异域将“中国制造”输送到国外,并把国外的优质产品带回国内。华北地区的特色产品,借助班列走向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为本地企业扩大了知名度,获得国际视野。同时,也把欧洲的先进高附加值与特色商品带回京津冀地区,实现了资源配置的优化与互补,为双边贸易的繁荣搭建起一座跨越国界的经贸合作桥梁。
区域协同,筑牢城区发展根基。中欧班列以其安全稳定、绿色高效、覆盖广泛的优势奔腾在亚欧大陆上,它一头牵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以“铁纽带”之力促发展、增经济,筑牢京津冀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根基。据数据显示,自2018年石家庄国际陆港开通运营以来,6年时间里共开行国际班列1161列,这串数字的背后是中国铁路运输能力的显著提升和高效运营的生动写照,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开放姿态和发展活力。随着班列开行数量的增加和沿线各国的政策扶持,国内企业迎来出口的平台,外贸企业也进入中国市场,中欧班列带动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为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创新驱动,引领未来发展方向。中欧班列(石家庄)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运营模式和服务理念。从线路的优化拓展,到运输效率的提升,再到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每一次的创新都为班列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与现代物流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了货物的实时跟踪与精准配送,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同时,积极探索“班列+产业”的发展模式,吸引了相关产业的集聚,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这种模式创新,不仅让石家庄中欧班列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还引领着未来物流运输和区域发展的方向,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典范。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中欧班列促进了沿线各国的人文交流、贸易发展,用一张张“开放”的成绩单书写着丝绸之路的传奇。(作者:李国铭)